PwC最新研究指出,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有望推动全球经济产出增长高达15个百分点,相当于每年额外带动1个百分点的全球经济增速。这一增长幅度可媲美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全球经济跃升。这一预测基于PwC以数据为基础的情景分析模型,明确指出AI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确保增长红利兑现,更取决于AI部署是否负责任、治理是否透明及社会与组织的信任基础。如果全球协作和信任水平不足,AI拉动的经济增量将被削弱至8%,而在悲观情景下甚至仅有1%。
研究还显示,经济结构的快速重组已全面展开。PwC分析发现,随商业模式重塑压力高企,2025年全球将有7.1万亿美元收入在企业间转移,且这一趋势并未纳入全球加征关税带来的进一步影响。数据显示,过去25年,全球22个主要行业中有17个正面临有史以来最高的重塑压力。
行业间界限被不断打破,传统行业框架下的企业正通过跨界融合共同创新价值。例如,电动汽车兴起让电力公司、电池制造商和科技企业与汽车制造商一起进入“出行”新域,协同创造全新价值体系。未来十年内,企业能否跨越传统行业边界、精确对接不断演化的人类需求,将直接决定其在新一轮增长浪潮中的价值创造能力。
然而,大规模采用AI也将引发能源消耗上升问题。PwC模型预计,数据中心等AI应用将推动整体能源消耗增长,但若能同步利用AI提升能效,每新增1个百分点AI渗透率,若配套创新将能耗强度降低0.1%,则AI带来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影响即可实现中和。否则,AI发展带来的正向经济增量,可能因加剧气候威胁而受到抵消。
应对气候威胁的物理风险会让全球经济规模在2035年较无气候威胁情景下缩小7%。这意味着,AI释放的大部分经济红利可能被气候相关风险侵蚀。数据模型结合外部学术研究明确指出,气候变化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,将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长期抑制效应。
企业层面,适应新时代的组织能力成为经济转型核心驱动。PwC自身推动企业级AI变革,已在全球部署数百个AI智能代理于税务、审计、咨询等工作流,提升效率达10倍。自2024年12月以来,PwC连续与AWS、Google Cloud及Microsoft等科技巨头深化战略合作,持续扩展自身及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力。目前全球已有29.1万名PwC员工通过结构化AI专业培训,意味着AI素养正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人工智能与气候转型的高度交互,促使产业链的价值配置和经济动力机制发生重大变革。未来,只有能够驾驭科技创新与行业协同、围绕人类长期需求主动调整的企业和行业,才有望在增长和风险之间实现最优平衡。
趋势洞察:随着AI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经济结构,全球增长模式正从单一行业主导转向多行业融合、以技术和需求双驱动为核心。气候风险作为中长期最大变量,将加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。企业和政府亟需在推动AI创新与应对气候变化间实现平衡,善用AI实现能源与碳效率突破,方能真正锁定经济增长的未来红利。
注:本内容由 AI 生成,准确性和完整性、专业性无法保证,不代表本站态度或观点,请谨慎鉴别